番石榴


番石榴(Psidium guajava L.),又名芭乐、鸡矢果、胶子果等,是桃金娘科(Myrtaceae)番石榴属(Psidium)常绿小乔木。番石榴原产南美洲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是最具代表性的热带的水果之一,被趣称“穷人吃的水果”和“热带的苹果”。番石榴于17世纪引入中国,因果形似石榴,又来自于国外,故得名番石榴。现在华南地区广泛栽培,常见有逸为野生种,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。

番石榴成株高可达13米;树皮表面平滑,呈灰色;叶片革质,长圆形至椭圆形,叶柄长约5毫米;花单生或2~3朵排成聚伞花序,花瓣白色,花柱与雄蕊等长;浆果球形、卵圆形或梨形,果肉白色及黄色;种子多数。

番石榴种子、叶、根及果实皆可作药用,性味甘、涩,平,可收敛止泻、消炎止血;果实维生素C含量极高,可作鲜食,且富含优质果胶,提取后可用作食品加工中的稳定剂和增稠剂;种子可榨食用油;叶片经煮沸再晒干,可作茶叶用;其花粉营养全面,是一种优秀的蜜源植物。此外,番石榴适应性强、花期长、四季常绿,具有很高的绿化、观赏价值。

形态特征
乔木,高达13米;树皮平滑,灰色,片状剥落;嫩枝有棱,被毛。叶片革质,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6-12厘米,宽3.5-6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近于圆形,上面稍粗糙,下面有毛,侧脉12-15对,常下陷,网脉明显;叶柄长5毫米。花单生或2-3朵排成聚伞花序;萼管钟形,长5毫米,有毛,萼帽近圆形,长7-8毫米,不规则裂开;花瓣长1-1.4厘米,白色;雄蕊长6-9毫米;子房下位,与萼合生,花柱与雄蕊同长。浆果球形、卵圆形或梨形,长3-8厘米,顶端有宿存萼片,果肉白色及黄色,胎座肥大,肉质,淡红色;种子多数。

生长习性
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;适宜热带气候,怕霜冻,一般温度-1℃-2℃时,幼树即会冻死。适宜生长温度夏季平均温度需在15℃以上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、粘壤土栽培生长较好。土壤pH值4.5-8.0均能种植。

地理分布
番石榴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热带果树。原产美洲热带,16-17世纪传播至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如北美洲、大洋洲、新西兰、太平洋诸岛、印度尼西亚、印度、马来西亚、北非、越南等。约17世纪末传入中国。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云南等省均有栽培,有的地方已逸为野生果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