枇杷
枇杷(学名:Eriobotrya japonica (Thunb.) Lindl.),俗名卢桔、卢橘、金丸。蔷薇科(Rosaceae)枇杷属(Eriobotrya)常绿小乔木。枇杷原产于中国,后经引种在日本、巴基斯坦、以色列、西班牙、马达加斯加、美国等地都有分布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苏、广东和陕南等地。喜温暖湿润环境,常栽种于村边、平地或坡边。
枇杷高可达10米;小枝粗壮,黄褐色。叶片革质,披针形、倒披针形、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。圆锥花序顶生,具多花;苞片钻形;萼筒浅杯状,萼片三角卵形;花瓣白色,长圆形或卵形,基部具爪;雄蕊远短于花瓣,花丝基部扩展;花柱离生,柱头头状,子房5室,每室有2胚珠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,黄色或桔黄色;种子1-5,球形或扁球形,褐色,光亮,种皮纸质。
枇杷营养丰富,可作为水果食用,具有止渴、润燥、清肺、止咳等功效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枇杷叶气薄味厚,阳中之阴,治肺胃之病”,枇杷叶也可用来治疗胃病。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开始栽培枇杷,到唐代已极为普遍,白居易有诗“淮山侧判楚江阳,五月枇杷正满林”,写出了枇杷盛栽的景色。也是从唐宋时期开始,枇杷就被看做高贵,美好,吉祥,繁荣的美好象征。
枇杷既是优良的果树,也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绿化树种。果肉柔软多汁,甜酸适度,供生食、蜜饯和酿酒用;枇杷叶、花、根均可药用,有清肺和胃,降气止渴等功效;木材红棕色,可作木梳、手杖、农具柄等用。
生长环境
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温度,年平均温度12~15℃,冬季不低于-5℃,花期及幼果期不低于0℃为宜,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,其主要产区年平均雨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,但春季雨水过多,易使枝条徒长,故在多雨地区要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生长。
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强,较耐盐碱,喜排水良好、富腐殖质的中型或酸性土壤,以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、含腐殖质多、保水保肥力强而又不易积水,pH值为6左右的砂质壤土为佳,由于平原及缓坡山地均可生长,所以适宜山地与丘陵生长。
分布范围
枇杷原产于中国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;各地广泛栽培,湖北、四川有野生种群;日本、越南、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。